第一百四十二回(2 / 2)
两个地仙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一向视二郎神为鹰犬的王母娘娘会站出来指责二郎神,甚至反过来质问玉帝“视而不见”。不过,只有天庭真的问罪于二郎显圣真君,他们才有机会光明正大地瓜分川蜀这一片洞天福地。
“朕昔年将川蜀封于二郎显圣真君时,曾明言‘他人无诏不可擅入’。真君据此设阵以自守,倒也无妨。”
“无诏不可擅入……陛下,杨戬逼你至此,时至今日,你却仍要护着他吗?”
瑶池冷眼看到了昊天刚刚的动摇。改了旧天条也就罢了,如今,连瑶姬也想要一并赦免……那当年和她商议好的种种,这些年拱手让与她的权力,是不是都准备一一收回?
“娘娘,这到底是当年和昆仑达成的协议。川蜀是清源妙道真君、阐教三代首座的道场,我们也不好先行毁约不是吗?”
昊天察觉到了瑶池情绪的不对,但他总觉得自己能够安抚住她。
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瑶池却不想忍了。杨戬谋划的种种,为杨婵、为族人、为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做足了打算,那他难道就会忘记在八岁后一直抚养照顾他长大的西王母吗?
昊天步步退让、步步容忍,是不是等下也准备舍了她,向杨戬施恩?
过往埋藏在心底许多年的猜测终于生根发芽结果,昊天的温言相劝更是让瑶池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
“昆仑……道场……陛下,川蜀于你而言到底是阐教清源妙道真君的道场、天庭昭惠显圣仁佑王的封地,还是昆仑瑶池金花太子的东宫?”
尖利的声音回荡在凌霄宝殿上空,“东宫”二字炸响在每一个神仙的耳畔。虽然天庭从未有过如此之制,连曾经的十位金乌太子也不过是得了个“太子”的虚名。但“东宫”两个字意味着什么,没有哪个神仙会不懂。
“娘娘——”
“陛下,你这些年后悔了是吗?后悔当初杀了瑶姬?还是更早一点,后悔那个时候没有选择娶她为妻?”
“娘娘!”这么多年来,昊天终于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瑶池怒目而视。
然而话已经说出了口,瑶池反而冷静了下来,面对横眉冷对的昊天更是讥笑又嘲讽。
“是啦,现在想想,那时你若是娶了瑶姬为妻,炎帝部族尽是你的助力,上古神人可以为你所用,而杨戬这个玄门天骄更是会成为你的亲生儿子。只需他去三教招呼一声,愿意随他而来的玄门弟子不计其数,又哪里用得着你再费尽心思、苦心孤诣地谋划那一场封神大局?”
瑶池看着昊天皱眉的模样,只觉快意,而后淡淡地补充了最后一句。
“确实难免令人后悔。”
她曾经想过很多次,若是昊天不曾在下凡历劫之前当着道祖的面与她定下婚姻。那么面对尚还是炎帝女的瑶姬的仰慕时,他是否就会点头应承下来,而不是与她结拜为兄妹。
一时间,凌霄宝殿上安静了下来。面对这样敏感的话题,在玉帝和王母不说话的时候,谁都不敢妄自开口。
“呵呵。”突然,一声肆意的笑声打破了这片寂静。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循声望去,却看到了袖手站在角落处的天喜星君。
妲己的眼神一亮。她早就注意到了子受的所在,然而眼神交汇,那人却不给她对视的机会。她本以为他什么也不记得,更没有了与他再续前缘的机会,却没有想到此时竟听到了他的声音。
“星君笑什么?”竟然将这样的话都说出了口,瑶池索性破罐子破摔了起来。她陡一挑眉,冷眼看着这位被世人唾骂至今的末代人皇。
“我笑娘娘到现在都只想着男女情爱之事,而不懂何为帝王心术。”
“哦,莫非纣王觉得自己懂?”
残义损善曰纣,一个被世人视作昏君的帝王,莫不是要来教导她所谓的帝王心术?
帝辛笑笑,却突然提起了昔日封神旧事。
“当年以清源妙道真君智勇,金台拜将却仍只封他个督粮官。纵使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但观周将行事,每每要等真君督粮回转后救急,娘娘可知姬发同姜尚为何做此决定?”
莫说这当真是出于看重。三军督粮官,把杨戬和土行孙、郑伦摆在一起,怎么看都显得杨戬格格不入。
而若说这是姜尚暗藏的杀手锏……且不提杨戬此前已经屡次出手,商朝大军就算再傻也都不可能忽视了他。单就战场大局倏忽即变,姜尚就不怕杨戬到得晚了一步?
瑶池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只看到了杨戬在封神战场上大放异彩,想着他若是死在那时魂魄封神才好,却从来都忽略了他在战场上的身份。
帝辛也没指望王母能答得上来这个问题,他似笑非笑地停顿了一会儿,而后接着道:“‘巴师勇锐,歌舞以凌’。姬发为与我商军匹敌,请巴蜀之师助战,自然不能再让清源妙道真君再临阵前。”
不然,到底是周武王伐纣还是蜀王?
“况且,有姜尚在,想来姬发也知晓真君来历。当年帝尧知子丹朱不肖,便时常请族兄禀将其子送至他家做客,欲效当年少昊与颛顼旧事。真君身份敏感贵重,姬发岂敢轻易劳动于他?”
商朝由九天玄女扶立,若非天庭种种操作,杨戬此人本该与他们天生站在同一阵营。
帝辛看着仍是心有不甘的瑶池,暗感讽刺。他们一手树立的最大敌人,如今再来怀念或忌惮又有何用呢?
“陛下当年那一道天旨,无论是‘昭惠显圣仁佑王’也好,还是‘听调不听宣’也罢,想来都不是顾念旧情,而是忌惮真君手上所握有的前朝势力吧。”
那个在妖族天庭和玉帝、王母之间曾经极盛大而辉煌地存在过的、被人族念念不忘,由西王母一手扶立的以黄帝为代表的三皇五帝,一群本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却因为杨戬踏入了道途而绵延影响至今的上古神人。
上古炎黄部族的遗民可不是如今孱弱的人族,那是足以被世人称之为古神的存在,有着灵气不曾断绝的人间养出来的天赋之能。
听调不听宣,封的本就是未能实现完全统一前,地方形成的割据势力首领。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玉帝就已经应许了川蜀之地百万里,军、民、农诸事皆由杨戬自决。
[1]汉蔡邕《独断》卷下:“帝谥……残义损善曰纣。”
[2]《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
[3]《绎史》卷七引《帝王世纪》:“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
[4]南宋开禧三年《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夫昭惠灵显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这一句也是二郎身世的灵感,象帝虽然是天帝的意思,但不一定要指玉帝嘛,黄帝不香吗?然后满脑子屈原的“帝高阳之苗裔兮”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