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溽蒸·荆芥化浊(1 / 1)
《荆芥仙缘传》第六章
第一回大暑流金溽暑浓,荆芥蒙垢浊邪壅
且说小暑过后,时序抵大暑。花仙谷中,青儿晨起开窗,忽见一团白气扑面而来,竟将窗棂上的冰晶都蒸化了。檐下风铃懒怠作响,连最喜热的扶桑花也蜷起了花瓣。荆芥草灵抱着一摞晒干的荆芥花走过,裙裾上竟凝着细密的水珠:“姐姐闻闻,这空气中竟有股腐浊之气。”
二人屏息细嗅,果然风中夹杂着霉味与酸汗气,混着泥土被烈日炙烤的焦苦。俯瞰人间,但见河湖蒸腾如沸汤,田垄间升起袅袅白气,宛如大地在蒸煮。而那片曾受赤日煞侵扰的荆芥田,此刻竟被一层青黑色的霉雾笼罩,叶片上布满黏液状的菌斑,茎秆间缠着蛛网状的菌丝,说不出的诡异恶心。
“这是‘暑湿浊邪’趁大暑当令汇聚成形。”荆芥草灵指尖抚过玉简,玉简上忽然浮现出斑驳水痕,“《神农百草经》载:‘大暑湿土主气,浊邪黏滞,易困脾土,伤肺卫。’荆芥虽能解表,却最怕湿热郁积根系。”青儿望着田间扶犁的百姓,见他们个个面色垢黄,汗出如浆却黏腻不畅,心中已然明了:“定是那浊邪阻塞经络,才让人间这般溽热难消。”
第二回雾锁寒潭探浊源,荆芥化刃破迷踪
二人驾云至霉雾最浓处,却见一片荒废的荷塘中,无数枯萎的荷叶上堆着发黑的淤泥,中央竟有一座倒悬的“水府”——亭台楼阁皆浸在污水中,檐角挂着腐草,柱上缠着水蛇,正中央的石台上供奉着一尊三眼四臂的怪物,正是那“浊邪君”。
“何方小仙,敢闯我清浊不分府?”浊邪君踏水而来,周身裹着黏腻的水雾,每走一步,足下便生出一圈墨色涟漪。他手中握着一根由荆芥腐茎编成的锁链,链上拴着数十个面色青白的精魂,正是被暑湿困厄而亡的百姓。
青儿见此惨状,仙露瓶顿时泛起冷光:“浊邪不化,人间难安!”挥袖洒出冰晶,却见那雾水遇冷竟化作无数血吸虫,嗡嗡扑来。荆芥草灵忙取出晒干的荆芥穗,揉碎撒出:“辛香走窜,最能辟秽!”但见灰褐色的粉末如烟尘般散开,血吸虫触之即落,坠在污泥中化作一滩清水。
第三回阴阳调和施妙法,荆芥承露化清泓
浊邪君见势不妙,挥手招来一道污水墙,墙中竟裹着无数陈年腐叶、病虫草茎,腥臭之气几欲令人作呕。青儿捏诀引动山风,试图吹散污墙,却反被浊气冲得连连后退。荆芥草灵见状,闭目凝神,指尖在掌心画出神农氏所赐的“化浊符”,符成之时,怀中的荆芥种子突然破土而出,在二人周身长成一道绿色屏障。
“姐姐快看!”荆芥草灵指向前方,只见屏障上凝结的露珠竟将浊雾中的秽物一一吸附,化作晶莹的水滴落入荷塘。青儿灵光一闪,取出花仙谷的“阴阳镜”,镜面转动间,将烈日的纯阳之光与荷塘的阴柔之水调和成一道彩虹,直射浊邪君面门。
“啊!我的清浊之体……”浊邪君惨叫着化作一滩黑水,锁链应声而断,精魂们纷纷化作光点融入荆芥叶脉。与此同时,整片荷塘的污水突然开始逆时针旋转,渐渐凝成一个巨大的水球,球中清晰映出世间百态——有人随地倾倒药渣,有人将病死的牲畜抛入河塘,更有人在荆芥田中排泄污秽……
“原来浊邪滋生,皆因人间不知护持清净。”荆芥草灵叹息,青儿则取出仙露瓶,将灵泉之水注入荷塘:“既如此,便让这潭水从此成为‘清浊鉴’,凡有污秽者,见之自惭。”话音未落,水面浮现出八个大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字字金光闪耀,直透人心。
第四回大暑饮露涤尘心,芥茶一盏通天地
浊邪既除,笼罩人间的霉雾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雷阵雨。雨点砸在荆芥叶上,将那些黏腻的菌斑冲刷得干干净净,露出底下鲜嫩的翠绿。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接住雨水擦拭身体,竟觉暑气顿消,浑身说不出的畅快。
青儿弯腰拾起一株被浊气侵染过的荆芥,却见它在雨中舒展叶片,叶面上竟浮现出类似太极图的阴阳纹路。荆芥草灵见状,欣然笑道:“此草经浊水而能自清,正合大暑‘清热化湿’之性。姐姐看!”她指尖轻点叶片,露珠竟化作七彩流光,钻入百姓们的衣襟。
是夜,明月倒映在清浊鉴中,百姓们依照青儿的指引,将新采的荆芥叶与荷叶、佩兰同煮,制成“大暑清浊茶”。茶汤呈琥珀色,入口辛香微苦,下肚后却有一股清凉之气从丹田升起,遍体通泰。有那久病的老者饮下茶汤,竟咳出一团黑痰,多年的胸闷气短之感顿消。
从此,每逢大暑,人们便会在清晨采摘带露的荆芥,与家人邻里互相馈赠,谓之“送清”。而那片曾被浊邪污染的荷塘,从此生满了洁白的荷花,花间常有青色的小精灵出没,百姓们都说,那是荆芥草灵在守护这方水土。正是:大暑溽蒸浊邪盛,荆芥化露涤心尘,一杯清茗通天地,留得人间万古春。欲知立秋之后荆芥又将谱写何等传奇,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