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李世民的态度(2 / 2)
但诸皇子整体实力下降,也能直接减轻李世民这个皇帝的压力,让他将注意力尽量放到外面和朝臣身上,而不是整天盯着自己这些儿子们,不然早晚会都会生出忌惮之心的。
而第三个目地才是向李世民邀宠分忧搞钱.
如今钱还没有收到手,他今日把恒连叫过来,实际上就是想通过这个眼线,将自己的打算婉转的告诉李世民,一来这其中还需要他的默认和配合,二来也是为了善后。李世民的智慧是勿庸置疑的,李言也是做过皇帝的,敢肯定他决不会为了自己这个太子的一些形象,而放弃唾手可得的两千万贯巨款,这可占了当前国库的一半以上,打一场突厥,明面上也不过是费这个数。
前段时间李世民还和房玄龄魏征等老臣商议过,是不是可以再加些税赋,被魏征严厉的驳斥了,魏征做为谏议大夫,只知道加税会导致百姓负担加重,却不去管国库空虚该怎么办
但李世民这个皇帝和房玄龄这个宰相却不能不操心,而突厥连年袭边,又不能放任不管,各项事情都需要钱。
这次李言借着飞虎军,从权贵们那里捞一把,即不影响到普通百姓,又能补足北伐所需,李世民一定会默认的。
当然了,李言做为太子替他分忧是没问题的,但却不想自己最后也被李世民给扫了,白白做一个牺牲,被李世民又当又立的,于是提前通过恒连让他知道。
若是他真的不想要这笔钱,那么现在交易还没有达成,他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的出面阻拦,而若是等到晚上宫门关闭,李世民还没有招自己入宫,那就说明他也起了贪心,想要这笔钱。
即然这样,那自己接下来的操作,就算是半合法的了,大家保持一种默契,李世民最后即得到了一笔横财,又不影响自己皇帝的尊严,坏人都让王玄策和胡礼闲、周延德、梁思进他们做了。
最后板子也会打到自己和蜀王、魏王、齐王等人身上,至于长孙顺德,那本来就是个贪得无婪的家伙,自己要往上凑,李言也就不客气了,算上了他一份。
而自己提前向他禀报,事后他自然要给予回报,让自己安然过关,这是两个人不可言说的默契。
真正被坑的,就是蜀王魏王和齐王长孙顺德等这些权贵们。
李言觉得自己目前表面上的实力有些虚高了,想做一做减法,拖着那几个王爷一块做,这样最后算下来,大家一块倒霉其实就不算倒霉了。
至于会不会得罪长安的权贵们,李言也不是很在乎,他对王朝兴衰荣辱看得多了,很明白,一个王朝的运行,更多不是在于外患,也不在于普通平民,就在于皇上能不能驾驭控制好中间那群庞大的统治利益集团。
皇帝也是通过这群文武百官、世家豪门来实施对天下的管理,将他们管好了,无论百姓还是外患,都不会是问题。
而一旦失去了对他们的掌控,反而被他们给架空了,那这个王朝的覆灭和交替,就是时间问题了。
王朝真遇到危机的时候,一定是向他们下手,而不是普通百姓,不然就是饮鸩止渴、自毁长城。
这些人看似强大,实则只是纸老虎,武德年间,这些权贵们大多都是支持李建成的,而李世民的拥护力量主要是在军中,事实证明,权贵们还是干不赢将军们。
李建成的失败,也宣告着资本败给了刀枪。
所以李言坑他们没有一点儿心理负担,更别说这次还有蜀王魏王齐王一起替自己分担了,原剧中李承乾为了拢络这些群体,失去了李世民对他的看重。
事实上也证明了,他们对李承乾也只是利用,李承乾在太子之位被废的时候,这些人屁用都没起,转头又投向了魏王。
魏王倒后,又转而蜂拥向晋王,可见这些人在你胜利的时候,跟着摇旗呐喊没问题,但要指望他们能像候君集一样拿着刀枪玩儿真硌的,基本没有可能。
下午晚些时分,当恒连再次出现在李言身边的时候,李言悄悄观察了一下,恒连什么话也没说,仿佛上午的谈话并没有发生似的,但很明显对方脸上的焦略神情已经不见了。
李言心里微微一笑,到底是一笔巨款,李世民这个又当又立的果然是心动了。
而且还不把自己招去一块商量,装做不知的置身事外,将自己给摘的干干净净的,恐怕是想连几个儿子一块儿给坑了,李言淡淡的撇了撇嘴,原本老李就想削弱一下自己的影响力。
这下好了,正中其下怀,还能收上一笔巨款,老李今天晚上肯定能多加一碗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