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2)
不光只有佳,怡也遇上了差不多的问题,家里已经为十六岁的她介绍相看了。
是认命走老一辈的旧路就此困在这贫穷的山村,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嫁人,还是冒险到外头闯一闯决心并不是那样容易下的,怡的又一次挨打成为了最终的关键点。
与其在这里生不如死,倒不如搏上一搏,只是跑也并不是那样容易的,万一被抓回来那下场可想而知。她们精心策划却一愁莫展正在不知如何才好的时候,遇上了有人到村子里招女工。
费尽了心思好不容易才说服了家里,她们跟着大部队头一回坐上了铁皮火车,离开了那个没有太多让她们留恋的地方。
之后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好,如同机器人一般在电子配件厂的流水线工作,又跟着人在服饰厂里做过衣服,在饭店厨房做过洗碗工在前厅端过盘子,跑快递送外卖,她们从广东几经周转最后留在了上海。
其实,在外头的生活未见得就比家里的要好,日子是真的苦人也是累的,唯一值得安慰的大抵就是心的自由和灵魂的靠近,吃食堂时会想着让对方多吃点,晚上肌肉痛不到的时候互相揉捏,叫人欺负的时候总是并肩站在一起,也不是全然没有冲突和矛盾的,争执过后睡上一夜第二天手还是会悄悄握在一起紧紧不放。
想要过得好一些,想要找个钱多点的活,在大城市才懂得没有读书是多么的吃亏,有闲功夫让她去读书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活,往后还不是要嫁人生娃的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女儿家家的认识些字就成了还英语那是个啥玩意儿。
即便乡里有希望小学,也有政策无论男女都得读书,可事实上能够读上书的女孩子还是少之又少。
如佳只有在上头有人检查时,才会被送到学校做个样子。
如怡虽然勉强也算是读了,可远不如兄弟们能得到更多的学习资源。
“咱俩还是得有一个去读书,至少得有个好看些的文聘证书。”累得几乎没力气,躺在床上的佳有了新的主张:“你的基础比我好,你去读挣钱的事交给我,我们再苦个几年,学历上去了就能找到好些的工作,比两个都这么没出息的死磕好。”
怡懂她的意思也清楚这话没有错,她点头答应得爽快,不是因为想趁机逃避繁重的工作,而是她清楚彼此的优势,这是最好的选择。
那段时间她们的生活是枯燥的,佳为了多赚钱在外头接兼职每天都要半夜才能回来,而怡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读书上。
那段日子她们的生活又是甜蜜的,难得空闲能凑在一块儿的时候,她们会格外的珍惜短暂的相处,怡考试的那天佳会请假亲自把人送到考场,仿如一个送孩子去高考的家长。
怡没有辜负佳的期盼,她用最短的时间拿到了文聘考出了证书,也在拿到证书之后一步一步往白领阶层的岗位走去。
她们的住所从工厂的宿舍转到了合租的出租屋,又从人鱼混杂的合租房转到了独立的小单元,至于买房也不是没想过,自然在上海这种房价高得离谱的地方是不可能的,回头有了钱在老家周边的县城弄一间倒是不错,只是,所有的梦在一场大病来袭之后变得更加的遥远。
为省钱总买一些便宜但不怎么新鲜的落市菜,为节约平时营养一直跟不太上,为赚钱过度透支身体的所能承担的工作量,没有社保的只场病几乎把她两逼得走头无路。
那么多年那么辛苦才存下的钱,就这样轻易的打了水花无影无踪。
人救回来了,钱没了有,还欠了一身的债,未来又变得那样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