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1 / 2)
第22章
羲山派弟子数十人,无论年纪大小都坐在一处听课,讲学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年过七旬,腰背却笔直得如同苍松,他时常教导弟子们,无论读书还是练武,皆是锻炼心性的过程,不求学有大成,但求知礼法、重德行。
楼小渔去的晚了,和小虎子几人一起坐在了最后一排,夜星东张西望的看着四周,似乎是不太明白当下的状况,自顾自的站起来揉了揉肚子说道:“肚子饿。”
老先生仰起头看了他一眼,复又继续讲学。
封澄匆匆而来,抱着夜星坐下,摸摸他的脑袋道:“好好听先生说话,晚一些再吃东西。”
夜星温顺的靠在封澄怀里,乖巧的听着老先生说话。
封澄悄悄用手指戳了戳楼小渔的腰,待楼小渔扭头的时候,冲他吐了吐舌头。
两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挪开视线,齐齐擡起头听老先生讲学。
好不容易挨过了半个时辰,老先生一说下课,众弟子便如鸟兽散,溜了个精光。
楼小渔饿的前胸贴后背,伸个懒腰慢悠悠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叹气道:“我爹总说我吃不了苦,我现在就是又饿又累,不知道我爹这阵子过的怎么样。”
封澄道:“这才第一天,慢慢习惯了就好,小渔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楼小渔狐疑的看着他。
封澄鼓着腮道:“我真的会好好照顾你的,你信我。”
“好好好,我信你就是了。”
封澄抿着唇笑了笑。
两人正说着话,一名弟子折返回来,对封澄道:“小师叔,掌门请新来的楼小渔师弟去南苑书房见他。”
楼小渔道:“我就是楼小渔。”
那弟子连忙道:“小渔师弟,幸会,我叫孙初一,你叫我孙师兄或者初一师兄都可以。”
楼小渔客气道:“见过初一师兄。”
封澄对楼小渔道:“初一是三师兄的大徒弟,三师兄一共三个徒弟,我日后再跟你介绍。”
孙初一笑道:“我还有个弟弟叫十五,比我小两岁,即是我弟弟也是我师弟,你若是有什么事情大可以找我们帮忙,不要客气,往后都是一家人。”
孙初一今年十五岁,身材修长,面容清秀,逢人就笑,笑起来如沐春风令人觉得十分亲近。
楼小渔心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见到的大多羲山派弟子都是这般温温和和的样子,兴许是随他师父周策,也兴许是羲山水土温润,太过柔和。
封澄问道:“掌门师兄出关了吗?”
孙初一摇头道:“我不曾见到掌门,只是刚才去饭堂的路上恰巧碰到陈先生,是他让我来带话的。”
封澄颔首道:“好,我知道了,初一你先去吃饭堂吧,我带小渔去南苑。”
封澄饥肠辘辘的领着楼小渔往南苑走,一边向他解释道:“师父以往就住在南苑,二师兄小时候也住在南苑,后来长大了一些才和师兄弟们一起住,现在师兄们大多收了徒弟,就都分开住了,二师兄当了掌门之后又住回了南苑,南苑离后山近一些,平日里较为清静,对了,我也住在南苑,若是二师兄想你跟他住一个院子,我们日后就可以住在一起了。”
封澄的表情甚为欢喜,他往日里极守规矩,看似老成,可骨子里其实还是个喜欢玩闹的孩子,他的师兄们几乎都年长他十几岁,与他玩不到一处去,师侄们又素来尊敬他,与他不甚亲近,仔细算算,他几乎只有楼小渔这么一个投缘的朋友。
楼小渔道:“那就最好了,我这么大的个子,天天跟小虎子阿白那几个小子住在一起算什么?更别提还有个吃手指的小娃娃了。”
封澄扭头看着他,暗自嘀咕,楼小渔是长的挺高的,同是十五岁,却已经高他大半个脑袋了。
楼小渔不知道他的心思,摩拳擦掌的准备去拜师。
南苑幽静,遍地生竹,石板小路蜿蜒曲折,林间更有黄莺啼鸣,彩蝶纷飞。
楼小渔近乡情怯,不由得深呼吸。
封澄领他穿过拱门,走至书房门前,“那里就是二师兄的书房。”
楼小渔咽了咽口水,擡脚踏入门中,书案前一位黑袍男子正垂首写字,听见动静笔不停耕,语气淡然道:“你就是楼小渔。”
楼小渔双腿一曲,跪倒在地,高声道:“师父在上,受徒儿一拜。”
黑袍男子一声不吭,放下毛笔,眉峰微蹙,眼神嫌弃的看着他。
封澄弯下腰,在他耳边缓缓道:“小渔,这不是我二师兄。”
楼小渔吧唧了下嘴,刚要站起来,封澄又道:“这位就是你仰慕已久的陈先生,无极宗陈道真陈大侠。”
楼小渔心里咯噔了一下,膝盖一软又跪了下去,高声道:“陈大侠在上,受小渔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