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2 / 2)
王母看着杨戬这般模样,还是忍不住在心底再一次感到惋惜。若他不是瑶姬的儿子,若他能够再驯服一些,那该有多好啊。
她想着天奴自下界探得的消息。
杨戬或许是不欲在事态敲定前闹出太大的动静,故而并不曾摆开架势来为她取回九叶灵芝草,为天庭讨回颜面。然而,一个轻描淡写的离间之计,便使得万圣公主在失去使她在龙宫之中有如此足的底气的父亲后,又与她看不清的,但实则是她此时唯一的依靠的九头虫离心。
杨戬有意保住了万圣公主的所有兄弟侄儿。而失去了宠爱自己的父亲,又因为佛宝和九叶灵芝草与丈夫闹翻,空有野心却无实力的万圣公主怕不是就要在原本能够让她肆意妄为的碧波潭中感受到什么叫做束缚与憋屈。
到如今,万圣公主已经只剩下两条路可走。
一条就是在认为是她惹来了大祸,害死了父亲的兄弟侄儿们的白眼中寄人篱下,继续厚颜留在碧波潭中;另一条,便是同她已经看不上眼,关系也因为争吵而降到了冰点的丈夫一道背井离乡,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北海。
杨戬除了替她取回九叶灵芝草以外看似什么都没有做。然而刻意引导出的局面,活着的龙子龙孙还有九头虫,却让胆敢挑衅她威严的罪魁祸首陷入困局,得到了可见的、伴随她一生的惩罚。
如此心计手段,兵不血刃……王母再想想封神一战时杨戬的表现,看着他的眼神愈发炽热了起来。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只要杨戬愿意折腰,她也不介意放下她对瑶姬的芥蒂。更何况,天庭九位太子的死她都可以一笑了之,杨戬又有什么不能向她低头的?
只是想偷懒并且觉得万圣公主倒也罪不至死的杨戬:所以瑶池果然会如他所想的那般,脑补出足够复杂又合她心意的行为逻辑。
两人之间一时又沉默了下来,只等谁先沉不住气,挑起密信之中那个不能为他人所知的话题。
然而真要比耐心,养尊处优已久,自以为成竹在胸的王母又如何比得过杨戬?
或许说,正是因为觉得自己占尽了上风,方才想着“纵容”小辈一二。便是由她先踏出那一步又如何?总归,事成之后杨戬总是要为她所用的。
“二郎,你可曾怨过本宫和陛下?”
“不敢。”
“既是不敢,想必是怨的。”王母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并不介意这一点。“只是,正如本宫所言,天规森严,连本宫与陛下也不敢有所违逆。”
杨戬平静地看着王母,两人都心知肚明,末尾的那句话纯属虚言。
天规固然森严,但可以钻的空子却有不少,就比如当年龙吉公主与洪锦的姻缘牵连。同样的仙凡相恋,只因月老亲自下凡牵线,一并带来了王母娘娘的玉旨册封,给了洪锦一个有名无实的小仙职位,这便成了一出喜事,而无半点天罚降临。
“本宫有时亦有不忍之心。可惜,天庭之中执掌天条之人,却只会一板一眼地听从陛下的命令。
“二郎可愿与本宫合作,解本宫之烦忧?
“毕竟,法理纵由天定,但执行之人却能有自己的想法。”
杨戬沉默,而后躬身行礼。不是一开始极为敷衍的一低头,而是郑重的大礼。
“我已将诚意送到娘娘面前,剩下的,就有劳娘娘了。”
他既肯亲自替王母取回九叶灵芝草并送到御前,本就是应允的意思。
“是了……”王母一怔,旋即不由得有几分喜形于色。“你既应允,本宫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既如此,小神就先行告退了。”
转换的自称代表了杨戬的意思,王母也不再多留他,而是谋划着如何让玉帝尽快点头。
“杨戬,日后……切莫让本宫失望。”
“小神明白。”
待杨戬踏出瑶池,早已侯在瑶池外面许久的天兵迎上前来,冲杨戬一礼。
“真君,吾奉陛下之命,前来请真君往凌霄宝殿觐见。”
而在他旁边,是被人以术法定住身形,发不出半点声音,却仍瞪大了眼睛试图挣扎的天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