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2 / 2)
很多人没有原因的,厌恶以前的一切,只要是外来的新事物就无条件认为是最好的。也有人忙于生计,再不然忙着开动脑筋挣大钱,根本没心思,也没那个心情去欣赏文艺作品。
大部分人将流行歌曲,好来乌的电影,香江的电视剧,当成了最时髦的娱乐活动。因为这些最简单,没有欣赏的门槛,也不需要动脑筋,跟着乐就完了。
宁夏又跟着肖晨去看登记在她名下的铺面,都是最好的地段,最好的位置,暂时租了出去。
“等我们回国定居,再慢慢收回来重新装修。”
“不光平京,几个大城市,这样的铺面可以多买几个。”大城市核心地段的铺面,光用来保值就很值得,更何况还能用来做生意。
“我会的。”钱赚回来了,就得继续投资,放着就会贬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华国是个发展中的市场,远远没有到达顶点,这个时候投资是最划算的。就算什么也不干,房地产也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增值,让你从国家发展的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当然,宁夏指的是商业地产。
抽个空,宁夏用红姨的名字在平京买了一套房子,然后回了一趟江川市,孙婆婆上半年走了,走时红姨和果崽都在身边,英子的父母也陪着忙前忙后。等后事都办完了,红姨才打电话告诉宁夏这件事。
老人都这样,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事耽误儿女的工作。
宁夏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孙婆婆上香,不由分说的给他们安排,“果崽把工作辞了,去平京,你姐夫在平京有分公司,你去跑个腿,熟悉熟悉市场,以后再给你重新安排。要是想出国留学,也可以,这次就跟我们一起走。”
“如果果崽去平京工作,红姨就跟着去平京,我房子都买了,就你在的名下,你和果崽住。如果他要留学,你也跟我们一起走,跟我住。”
孙婆婆不在,红姨再没有不能离家的借口,还在想理由,宁夏已经忍不住了,“你们为什么觉得,工作比家人还重要呢?我从来都没有这么想过,工作今天不做,明天也可以做,我不做公司也有其他人做,但没有送孙婆婆最后一程,我一直觉得很遗憾。”
工作可以再找,公司也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请了几天假就破产,这个世界离了谁都一样转,但亲人需要你的时候,可能就那么几回,错过便永远错过了。
“我不是跟你商量,我是告诉你就这么办。我不希望你病了,我还什么都不知道,更不希望,我明明可以做些什么,却来不及做任何事,你就离开我。”
“可是果崽的工作……”
果崽万般努力之下,考上一所大专,到了九十年代,其实社会上的大学生已经比较常见了,尤其是一些好的单位和企业,成了他们挑专业挑院校,而不是一开始,只要是大学生都要的饥渴状态。
本科生还好一点,大专的分配常常不是那么理想,最终的工作地点,离江川坐火车也得一天一夜。如果不是英子的父母就住在楼下,宁夏都不敢想,有点事该怎么办。
果崽是宁夏到家后的第二天回来的,他已经果断的辞掉了工作,并且明言自己不喜欢读书,去了米国恐怕也学不进去,愿意去平京工作。
“你,你这小子……”红姨这才知道,果崽都没跟她商量,就辞掉了工作,伸手便打。
果崽硬挨了她一下,红姨又气又恼,“你平时不是挺会躲的吗?这会儿怎么不躲了。”
“嘿嘿,只要婶婶消气,再多挨几下我也不怕。”果崽笑的时候,还和小时候一样,团团一张脸,露出一对虎牙。
红姨气得跺脚,半响才道:“算了算了,我人老了,由着你们安排就是了。”
宁夏和果崽相视一笑,这就对了。
人老了,往往固执的不想麻烦任何人,但对于子女来说,这种不想麻烦,反而更让他们放心不下。
红姨没有亲生孩子,宁夏就越发想让她过的好,果崽也是同样的想法,他们都是在弱小的时候接受了善意的人,这个时候不回报,什么时候回报呢?
果崽一直和宁夏保持着联系,宁夏知道他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不是嫌离家远,也不是嫌工资低,单纯就是觉得,单位里头死气沉沉,没什么意思。
这会儿有姐姐撑腰,麻利的辞了工作,巴不得飞奔去平京。
老家的朋友,基本都在外地,文莉更是跟着丈夫去了更远的地方,所以宁夏只稍稍待了两天,便打包好行李,回到平京。
一路上,红姨跟宁夏絮叨着,“厂里开始买断工龄了,不需要这么多人,想留下的要通过考试。”
“宁秋下岗了,又回头去找方琴,人家都已经再婚了,哪里还会管他。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这些事,宁夏都知道,宁秋跟方琴离婚,方琴带着孩子去了弟弟家,巧不巧,就和红姨住同一个小区。红姨时常看到这孩子,“跟你小时候,长的一模一样,很多人都说,肯定也是个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