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柳城立威望(1 / 2)
第134章柳城立威望
黎默言来柳城的目的很多,首先是整合产业,将柳城发展成专门的功能性城池,来完成采石挖矿制作水泥等等需要大量人工,又需要丰厚资源的工作。
这点柳城最为合适。
只是之前由于缺粮,导致柳城秩序混乱,各种浑水摸鱼的恶事常有发生,甚至还有人谋财害命,各种案件已经堆积如山,之前孔一笑都在处理粮食的事分.身乏术,此刻缓过气来,就是最后清算的时候。
黎默言将带来的赵金隅派去协助,帮孔一笑侦破这些案件。
此刻柳城枯木逢春,正是焕发新生的时候,又换了天子成为私人领主的子民,如果这个时候黎默言不能竖立足够的,让人觉得软弱好欺,那以后她说出来的话,怕是没人听了。
赵金隅自是知道这点,所以他准备狠狠显摆一把,人来到柳城衙门后,先是随便挑出几个案子看了一遍,然后就对着领他来看卷宗的小吏说,“你把这里全部的被告原告都找来。”
小吏头次像是没听清,下意识重复,“都找来?大人,什么都找来?”
赵金隅用手指点点桌上那一堆,多到连书桌都放不下,只能堆放在地的案卷。
小吏的视线随着他的动作落在案卷上,慢慢张大了嘴巴,刚才居然不是自己听错,而是这位大人真要一次性解决如此多的案子,可、可这怎么可能?!
就在这时这位赵金隅赵大人,又说出令他头皮炸开的重磅消息,“嗯,但总觉得一次解决不够风骚啊,这样吧,你帮我在衙门口设立临时公堂,再以锣鼓通知全城百姓,好让他们知道本官今日所做,喊他们都来围观。”
这要没能断案成功,或者造成冤假错案,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小吏口舌发麻,是彻底说不出话来,他不断擦着额角的虚汗,想要劝说赵大人行事不要如此张扬,对上赵大人的眼神后,只觉有一股之气滔天威视压下,叫他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
小吏额头冒出的汗更多了,他低头连连道是,出门后却没着急按照赵大人的话去做,而是找到孔大人,将前不久所听所见上报。
孔一笑沉吟,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知道黎大人带着赵金隅来,就足以说明对方能力强,只是他没想到这火烧得是如此旺,黎大人年纪轻轻就坐到这个位置不无道理,“按照赵大人所说去做,黎大人便是我们的天子,以后在此只有她的声音,切记切记。”
“是……是是,多谢孔大人提点,小人没齿难忘!”
小吏惊觉自己犯下大错,惶恐地擡起头,就见孔大人脸上并无苛责之色,嘴角似乎含着笑,可仔细一瞧,又像是自己的错觉,这般神色太过复杂他分辨不出,可感觉下来并不是坏事,想到等会自己要去做的疯狂事情,小吏舔了舔发干的嘴,竟是觉得有些迫不及待。
完了,他居然也疯了。
不过事情都已经走到这步,断是没有回头的道理,希望那位赵大人有真才实学,柳城中的那些污秽早该冲一冲了。
于是刚回家中没多久的柳城人,就听到一连串急促的铜锣声,他们纷纷从自家走出,想要听听那手持铜锣的人喊着什么,战事才刚刚结束,他们都是心神紧绷之际,就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后就听到下午会有人在衙门前断案,将多时累计的陈年老案一块破了。
他们先是不敢相信。
之前由于缺粮,人为活下去,别说是坑蒙拐骗,就是杀人放火也做得,那时就发生过灭门惨案,还不是一起两起,当时人人自危,城中局势躁动无比,像是有点火星就会彻底会被点燃。
要不是孔大人之后弄来粮食,一边招聘开山士发馒头,一边给孩童发赈灾粮,恐怕早就有暴徒‘起义’。
局面缓和下来,一切恢复如初,可柳城人始终感到水面下激流涌动,虽然有了粮不用饿死,可之前死的人却无法活过来,孔大人派人调查那些灭门惨案,有些破了抓到凶徒砍头,有些则变为悬案,真凶依旧逍遥法外。
柳城人自然知道,那凶残的真凶就藏在城里,也许会在无意间和他们擦肩而过,也许就是隔壁那显得人畜无害的邻里,这让柳城人感到惶恐,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没想到这时居然传来消息,说是衙门要破这些老案。
他们听着这个消息,首先是怀疑,都过去多久了,居然还能重新翻出来审,这太阳怕不是从西边升起,他们下意识朝天空看去,太阳还是那个太阳。
“真要重新审啊?”
“假的吧,叛军刚退百废待兴,哪里有空管这个?”
“我看不一定,咱们柳城现在可不是天河国的地界,而是星光县的,这新官上任,要没点动静我是不信的。”
这句话说完,大家诡异沉默了下,毕竟一座府城说是归一座县城管,听着实在是奇怪,可别扭归别扭,可说要因此他们不承认星光县,那肯定是不能的,毕竟人家黎大人才刚从叛军手中救下他们,怎能忘恩负义?
“不管是不是真,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这句话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他们携手朝着衙门的方向走去,等到的时候已经里外三圈人,即使努力踮起脚尖也瞧不见里头,两旁屋子临街的窗户都被打开,挤满人朝下张望,甚至一些屋顶上都坐着人。
人群中心有一小片空地,充当临时公堂的桌椅都已准备好,赵金隅坐在高台,附近嗡嗡作响的杂音丝毫未影响到他,偶尔还会对四周微笑点头,引得声浪大上两分,大家都在赞叹这位大人风采过人,对接下来的断案平白多了信心。
王善也挤在里头,柳城都是星光县的,使用星光币发放工钱,他就又回到柳城,果然还是采石这行当更适合他,之前还舍不得星光县的饭菜,现在想来用不了多久,那种美味的食堂就能开到柳城。
对于这位赵金隅大人,他是听过对方的名讳,此刻在柳城中见到颇有些熟稔感,正想多看两眼,忽然有人在他肩头拍了拍。
起初他以为是有人不小心撞到,结果又拍了拍,他下意识扭头,不用对方开口,他就瞧见一披麻戴孝的少年用麻绳拖着一口沉重的棺材走来。
王善心中一惊,急忙让开路。
那少年就从这条空隙中穿过,将棺材拖到临时公堂前,他也不说话,就这么直挺挺跪倒在地,无声推开旁边的棺椁,露出其中一具白骨。
这个举动将附近的人吓了一跳,本能发出惊呼,可很快又都压抑住,定定注视着那棺材白骨和少年,虽然这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可视线沉沉重如山岳,就这么一直锁在赵金隅身上。
一些站在赵金隅身后的百姓承受不住这目光,纷纷偏开头去,不和这少年对视。
王善听到人小声说。
“这少年名叫马泰,棺椁里的人是他唯一的哥哥,这马兄弟命苦啊,父母早早去了,只剩一对兄弟相依为命,没想到弟弟十三岁生辰时,哥哥割了些肉给他过生,半道却叫人害了……”
王善只是听着,都觉得这马泰命太苦,唯一的哥哥甚至是死在他生辰,还死在为他庆生而买的肉上,事情是因这而起,他只是这样一想,都觉十分痛苦,难怪对方有如此大的怨气恨意。
赵金隅见到这名叫马泰的少年,原本是想将他扶起,可他瞧见对方那个眼神,就知道这少年不会站起,除非水落石出,他哥能得以昭雪。
赵金隅闭了闭眼,又等了一会,确定来的人差不多,就不再等下去,拿起惊堂木一拍,顿时清亮的响声,叫所有人都精神振奋。
“安静安静,要开始了。”
“终于开始了。”
人们朝前探出头,想看这位赵大人第一个要判的是什么案子,应该是普通好破的小案吧,结果就听到那位大人字正腔圆道,“发生在去年三月十三晚上六时左右,从城中归来的马开途径落雁坡……”
众人本来还在疑惑,后来听到‘正巧有人途径落雁坡,听闻呼救声,发现死去的马开’,立刻懂了这位大人在念卷宗。
而这时其中记载的两位经过落雁坡的路人已受召而来,皆是两个中年男人,他们一个是铁匠,一个是普通的农户。
赵金隅对着那农户开口,“将你当时听到的动静细细道来。”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九个多月,可农户得知那时有人被刺死,心中惊骇后怕,所以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听到大人问话,他毫不迟疑开口。
“小、小民与马开是同村人,那日正从落雁坡未回家,经过坡前时,突然听到不远处的林中传来叮叮脆响,隐约听到有人呼救,嗓音很是耳熟,这才壮着胆子前往探查,之后,之后瞧见马开浑身是血倒在地上,已是没了气息。”
农户语中带上恐惧,“我十分害怕,往回跑时正撞上孙铁匠,他带着我重新去看了马开,就瞧见对方的胸膛破开一个大洞,源源不断的血流出,将四周染红,我还是头次知道人身体中有这么多血……”
众人想象那个画面,皆是出了一层白毛汗,足以想象出当时凶险的画面。
赵金隅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转而问起孙铁匠,“你也是听到呼声前来探查的?”
孙铁匠开口:“是大人,当时情况就如马农户所说,我们到时马开已经死了,我还曾经抱起他查看过,因此身上沾了不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