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镰舞·荆芥承露(1 / 1)
《荆芥仙缘传》第五章
第一回布谷声里镰似雪,荆芥田头愁云结
且说小满已过,芒种将至。中原大地一派农忙景象,金黄的麦穗在风中翻滚,百姓们腰挂镰刀,在田间往来如织。然在那片闻名遐迩的荆芥田中,却笼罩着一层莫名的阴霾——本该在芒种时节枝叶舒展、等待采收的荆芥,此刻却蔫蔫地贴着地面,叶片上凝结着细密的白霜,仿佛被人抽走了生气。
青儿在花仙谷中望见人间这一片青白,手中正在编织的荆芥花环“啪嗒”落地。荆芥草灵俯身拾起花环,却见花瓣已失去光泽:“这是‘失魂霜’,定是有邪祟趁芒种阴阳交杂之际,吸食荆芥的生气。”二人不敢耽搁,驾着祥云直扑荆芥田,甫一落地,便见农夫们围坐在田埂上,望着枯黄的荆芥长吁短叹。
“好好的草,说蔫就蔫了,可怎么是好?”一位老汉捧着一把荆芥,霜粒落在他粗糙的掌纹里,竟化作点点黑气。青儿轻抚老汉手背,黑气瞬间消散:“老伯莫急,此乃邪祟作祟,我等定当除此大患。”说罢,她与荆芥草灵相视点头,各自取出随身法宝——青儿执仙露瓶,草灵握神农玉简,沿着田垄细细查探。
第二回夜探荒祠遇精怪,露华洗尽雾中邪
行至田畔一座废弃的土地祠前,荆芥草灵忽然驻足,指尖轻颤指向祠内:“姐姐看,那是什么?”只见供桌上摆放着七盏青铜灯,灯油呈黑红色,灯芯上跳动的火焰竟是幽蓝色,而灯影之中,隐约有个身着葛衣的小人儿正手舞足蹈,每跳一步,便有一缕白雾飘向荆芥田。
“竟敢用‘摄魂灯’偷吸荆芥生气!”青儿怒斥,挥袖扫灭三盏油灯。那小人儿尖叫一声,化作一团灰雾窜上房梁,露出尖牙利齿:“我乃芒种谷精,本该受人间香火,却被这荆芥抢了风头!”原来此怪本是田间精魂,因百姓近年多栽种荆芥以驱邪,冷落了传统谷神祭祀,遂心生怨怼,趁芒种节气行此阴诡之术。
荆芥草灵取出玉简,玉简光芒映得小人儿无处遁形:“五谷与荆芥本可并生,你却因私心加害灵草,该当何罪?”谷精怪冷笑:“若不除去荆芥,我等谷灵便永无出头之日!”言罢,双手结印,祠外忽然涌来滚滚浓雾,将二人困在其中。青儿挥动仙露瓶,清露如碎玉飞溅,雾气中顿时传来阵阵哀号。
第三回芒种承露验真心,荆芥为旗破迷障
雾气渐散,谷精怪见势不妙,化作一道灰光逃向荆芥田。青儿与荆芥草灵紧追不舍,却见田间竟出现无数个一模一样的谷精怪,在植株间跳来跳去,每碰一株荆芥,便有霜花凝结。荆芥草灵见状,摘下头上荆芥叶抛向空中:“灵草鉴心,邪正现形!”叶片化作万千旌旗,在田间猎猎作响,但凡被旌旗拂过的谷精怪,皆现出本体——不过是些枯枝败叶扎成的草人。
“原来不过是些障眼法!”青儿挥剑斩向主怪,却见它扑进最后一片未染霜的荆芥丛中,瞬间消失无踪。荆芥草灵俯身细察,发现这丛荆芥的根部竟缠绕着一根红绳,绳头系着个写有“谷神”二字的纸人。她轻轻扯动红绳,远处土地祠中传来一声闷哼,知道这是妖怪的本命所在。
第四回焚香祈谷解心结,荆芥凝露证仙缘
二人重返土地祠,只见供桌下藏着一个土坛,坛中插着七根荆芥茎秆,每根都缠着红绳,正是田间所见的“失魂霜”源头。荆芥草灵叹道:“你以荆芥为引,行摄魂之术,却不知此草最通人心。”说罢,取出神农氏所赐的“五谷种”撒在坛中,种子瞬间发芽,长出金黄的麦穗、饱满的稻穗,与荆芥的绿叶相互缠绕,竟形成一道奇异的光墙。
谷精怪见此景,终于卸去凶相,化作个灰头土脸的小童,跪伏在地:“我见百姓只知荆芥驱邪,却忘了播种收割之恩,一时气恼,才……”青儿闻言心软,取出仙露滴在坛中:“五谷丰登与驱邪避害本是相辅相成,你看——”但见荆芥与五谷的根系在土中交缠,竟开出一束束青白相间的花,香气中既有谷物的醇厚,又有荆芥的清冽。
是夜,明月初升,百姓们按照青儿的指引,在田间燃起五谷香,摆上荆芥糕,向谷灵致歉。青儿手持荆芥花环,绕田三周,口中念道:“芒种忙忙,谷荆同芳,驱邪护稼,共佑农桑。”随着她的咒语,荆芥叶片上凝结出晶莹的露珠,在月光下宛如碎钻,那些被霜打蔫的植株竟纷纷昂首,重新焕发生机。
从此,每逢芒种,人们便会在收割小麦后,于田边种植荆芥,既为驱邪,亦不忘谷神庇佑之恩。而那谷精怪,也被花仙谷收录为“护田灵”,常年驻守在荆芥与五谷之间。正是:芒种时节镰似雪,荆芥承露祛邪孽,焚香祈谷解心结,从此人间无分别。欲知夏至时分荆芥又将遭遇何种奇遇,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