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1 / 2)
“我竟然是历史十大才女?”
鱼玄机看到这里,愣住了,心中涌起无边的喜悦。
可是天幕又拿她和温庭筠的事情当做噱头,让她脸色涨红,羞恼不已。
“咦?师徒能有什么故事?”
“难道是师徒恋?!”
天幕下,唐玄宗李隆基一愣,随即有些兴奋地说道。
师徒恋啊,这种打破禁忌的关系,多刺激啊!
李隆基就很喜欢这样感觉!
可惜的是,天幕没有马上说,而是要留到以后再讲,这让他心痒难耐。
【温庭筠讲完了,我们接着说韦庄!】
【韦庄一生经历乱世漂泊与仕途起伏,词风清丽疏淡,诗作以《秦妇吟》闻名,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秦妇吟?”
“难道是写的我大秦的事情?”
秦始皇嬴政心中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唐朝诗人最爱写诗讽刺皇帝,难不成这韦庄要借诗讽刺他?
【韦庄,字端已,京兆杜陵人,出身唐朝望族“京兆韦氏”,但至其父辈时家道中落。】
【他早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刻苦读书,才华早显,尤擅诗词。】
“又是一位名门之后……”
“不过这韦庄,倒也算得上寒门弟子了!”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这里,叹息着说道。
纵观大唐诗人,不是出身皇亲国戚就是世家豪门,再不济也是没落后的寒门。
平民百姓出身的诗人近乎没有!
究其原因,还是学习的成本和代价太高,普通百姓的子女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而现在,随着天幕的出现,普通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天幕商城中的纸张也很便宜,百姓们也能送子女去求学读书了。
他相信,以后的大唐,会有无数优秀的平民诗人出现,会给大唐盛世添上一笔浓墨重彩!
【韦庄早年屡试不第,直到894年,他年近六十岁才中进士,授校书郎。】
【科举失意期间,韦庄曾长期流寓江南、荆楚等地,以诗酒自遣。】
“没想到这韦庄也是一位落榜失意的才子!”
孟浩然看着天幕,深有同感地说道。
他和韦庄一样,同样是才华横溢,同样是屡试不第。
看到韦庄如此境遇,他也是悲从中来。
【880年,黄巢攻陷长安,韦庄身陷战乱,目睹百姓流离,写下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唐末乱世惨状,轰动一时。】
【因诗中“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等句触怒权贵,韦庄晚年自禁此诗,致其失传千年,直至敦煌遗书重现。】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黄巢是谁?做得也太狠了!”
老子李耳一惊,震惊无比地说道。
由于天幕投放比较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并不知道黄巢的事迹。
看到这句诗后,无数的士大夫公卿只感觉浑身汗毛倒竖,仿佛头上悬了一柄利剑。
“黄巢必须要死!”
“这个人太疯狂了!”
而唐朝的门阀世家们看到这句诗后,再次想起天幕讲过的黄巢的事迹。
他们顿时惊怒交加,恨不得把黄巢剥皮拆骨!
【《秦妇吟》是唐代最长叙事诗之一,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借妇人视角揭露战争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