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案(1 / 2)
宋纳案一出,京城哗然。如此丧心病狂,贪婪狠毒,又不臣不忠之徒,实在不配为人!更有百姓聚集到刑部衙门口,要求将宋家诛九族。最终是刑部尚书出面,声称上天有好生之德,当今皇上仁善,顺应天道,减轻刑罚云云,劝了百姓散去,才免了与宋家有牵连的数百人枉送性命。
宋氏族人名声极臭,子弟为非作歹多年,如今受此惩戒,拍手称快者大有人在,更有被戕害者得知判决后,边燃放炮竹,边嚎啕大哭,连呼皇上圣明,老天开眼之类。
荀翊、赵荑听说,长舒了口气,也庆幸没有诛九族,毕竟如牵连无辜太多,会让两人不安。
“夫君这李代桃僵之计,用得实在精妙!”赵荑由衷感叹,看着荀翊,眼里都是小星星。
“若无娘子帮着细细斟酌,又求了二嫂,哦,不是,是白夫人,还有五妹妹,以及蒲桃暗里帮忙,事情不会如此顺利!娘子辛苦!”荀翊同样望着赵荑,笑容灿烂若朝阳。
夫妻二人当日定下计策,又与老侯爷商议,确定无有遗漏后,荀翊即刻命赵濯几人动身前往蓝泗崖,会同守在那里的顾顿一众,与河道庄的滕管事等人一起,晓行夜宿,将大老爷的财物伪装成各种笨重石材、木料、家具等从水陆两路运抵京郊。
荟春、华苻用药迷晕了宋家庄子的人,顾顿等人神不知鬼不觉,将财物埋进老侯爷早早派人看好的位置。顾顿这些人都被大老爷用毒药控制,荀翊用着倒是顺手得很,不必担心他们泄密。毕竟,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冒险。
当日在肆谋庄,荀翊、赵二爷率人联手将程杨豢养的死士、二老爷的一众心腹屠杀殆尽。尸身当夜被赵二爷派人运进附近深山掩埋。
荀翊与赵二爷、赵三爷商量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尸骸起出,一并埋进宋家庄子。如此,既免了他日被人发现大批尸骨的隐患,也了了程杨一案的尾巴。
至于太子参与进来,着实有赵荑的手笔。太子是下一任皇帝,若太子主审,他日当今皇帝西去,太子登基,不会轻易将自己审定的案子推翻,毕竟君无戏言。因此,无论杨奡那里出现何种变故,宋纳挪用、贪墨都水监巨额财物的定性不会改变。
何况,宋纳案只是开始,真正严重的是都水监上下多年的贪腐大案。荀翊将大老爷的贪墨全部安到宋纳身上,即便与他人有牵扯,只要钱财有出处,平了大老爷经手的账目即可,但都水监的其他账目完全经不起查。
牵扯如此大案,除了皇帝,只有太子可动,其他人哪里敢深究!
五小姐荀嬛夫君黄正任太子翊卫,担着东宫宿卫之职。赵荑见过荀嬛后的某日,黄正当值。他与同僚聊起宋纳一案,被经过的太子听到。有人大骂宋纳罔顾百姓性命,有人惊讶宋纳胆大妄为,黄正却感慨这样的惊天大案必然载入大平朝史册,审案的大人一定名留青史。
太子本是随意一听,可听到黄正的话,却思量琢磨开来。他是储君,若能主审大平朝最大的贪墨案,将主犯绳之以法,自是功绩一件,他日登上大位,必然万民臣服。如此一想,太子遂动了心思,于是有了朝堂上主动请缨,参与案件审理的一幕。
至于五皇子那里,其实不过推波助澜。
董娘子入五皇子府给蒲桃送绣好的衣裙,说了赵荑提及宋纳案的义愤填膺,还说若有更高级别的官员审讯才好,才更能为百姓做主。
蒲桃七窍玲珑心思,哪里会当作寻常,何况,她可知五奶奶从不会无的放矢。